全球化浪潮中,比利时的名字也许不如英法德响亮,但这座面积仅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,却以“欧盟总部驻地”、“全球物流心脏”、“欧洲创新引擎”的多重身份,悄然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黄金跳板。
这里不仅是巧克力和啤酒的故乡,更是中国企业破局欧洲市场的“隐形钥匙”。
目前,中国银行、中国工商银行、菜鸟集团、中远海运、中比科技园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企业在比利时深耕,一批有潜力的在谈在建项目未来可期。
在今年5月6日,中国外交部宣布与欧洲议会同步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,这一决策为中欧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,比利时作为欧洲重要一员,其市场对中国企业吸引力凸显。
一、比利时与中国外贸情况
比利时是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发达工业化国家,其货物和服务出口额超国内生产总值两倍。2023年,中比货物贸易额达401.57亿美元,中国对比利时出口325.52亿美元,自比利时进口76.07亿美元。
中国是比利时第十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国。比利时向中国出口主要为化工产品、机电产品和金属类及制品,而从中国进口则以机械设备、交通设备和化工产品为主。
二、比利时消费者特点
1、品类偏好
比利时消费者品类偏好多样,电子与家电、时尚与美妆、食品杂货、家居园艺和健康护理位居前列。其中,智能家居设备销售额同比增35%,可持续品牌搜索量增长210%。
2、支付行为
比利时消费者支付方式以本地支付为主,Bancontact占交易量的61%,PayPal占23%。同时,分期付款服务使用率同比增长89%。
3、物流偏好
45%的比利时消费者偏好白天配送上门服务,62%可接受3-5天配送期限。Bpost、Ups和PostNL是主要物流服务商。
三、适合企业在比的营销方式
1、本土化运营
企业需针对弗拉芒区(荷兰语)与瓦隆区(法语)独立页面运营。67%消费者优先选择提供碳中和配送的商家,因此环保承诺至关重要。此外,利用比利时节日如圣尼古拉斯节进行促销,可显著提升转化率。
2、社交媒体营销
鉴于比利时社交媒体用户众多,企业应充分利用Facebook、Instagram等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工具,如时尚行业侧重Instagram,家具家居类则以Facebook为主。
3、社交媒体使用
比利时有883万社交媒体用户,占总人口的76.0%。Facebook是最主流平台,95%的卖家使用其引流,紧随其后的是Instagram(80%)和Twitter(69%)。
四、中国企业出海方向
1、海外仓
比利时凭借其欧洲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,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布局欧洲市场的核心跳板。以万邑通为代表的跨境物流平台,已在比利时设立海外仓,提供包括仓储、清关、尾程配送、税务支持等一站式服务,显著缩短物流时效并降低运营成本。例如,中远海运与菜鸟合作的泽布吕赫码头项目,通过整合海运、铁路与卡班网络,将中国商品高效分拨至欧洲30国,实现“港到仓”无缝衔接,时效提升超20%。
比利时海外仓的核心竞争力:
●政策红利:泽布吕赫自由贸易区提供税收优惠与综合外贸服务,吸引全球网贸会在此建设超大型中国精品城,覆盖200个产业带资源,实现“欧洲采购,中国直供”,例如:数码电子产品、时尚服饰、美妆产品、运动户外类产品等等,在欧洲市场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。
●成本优势:仓储费用按货品重量与占地面积灵活计费,附加服务如贴标换标、VAT支持等可定制化,适应中小卖家的多样化需求。
●辐射能力: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地,比利时可快速触达德、法、荷等核心消费市场,是“中国制造”进军欧洲的战略支点。
2、AI机器人
全球AI机器人领域呈现“中美双雄”格局,而欧洲虽在工业自动化与BIM(建筑信息模型)等技术上有所应用,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。比利时及欧盟国家正加速智能化转型,尤其在建筑、医疗、物流等领域需求激增,为国内企业提供差异化竞争空间:
欧洲企业对低成本、高效率的AI解决方案需求迫切。例如,比利时建筑业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缓解劳动力短缺,中国企业在智能施工设备、仓储机器人等领域可输出成熟经验。
在政策上,欧盟“绿色协议”推动可持续发展,催生清洁能源机器人、智能环保监测系统等细分市场,与国内光伏、储能技术形成协同。
同时,产学研合作方面,欧洲高校与研究机构密集(如鲁汶大学),技术转化需求旺盛,国内企业可通过技术授权、联合研发等方式切入高附加值产业链。
3、基建浪潮
从马耳他机场到乌克兰重建,全球工程红利下的中国力量席卷全球。全球基建需求井喷,比利时及周边区域成为关键战场,建筑上下游企业迎来黄金窗口期。
⑴欧洲本土基建升级
●比利时:政府计划十年内投资数十亿欧元升级交通网络,布鲁塞尔大区建筑支出占全国30%,绿色建筑与数字化(如3D打印)成为新增长点。
●马耳他:虽未直接提及机场拓建,但南欧基建热潮中,中国企业在港口、机场等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上经验丰富,可对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模式,输出EPC总承包能力。
⑵乌克兰重建:万亿级市场启动
●需求规模:联合国评估乌克兰重建需4862亿美元,住房、交通、能源领域占主导,中国建筑、三一重工等企业已通过前期合作积累口碑。
●供应链替代:欧洲能源成本高企,乌克兰转向中国采购水泥(海螺水泥)、钢材(鸿路钢构)等建材,成本优势显著。
●政策协同:中乌签署基建合作协定,亚投行等机构提供融资支持,降低企业投资风险。
海易国际在海外移民和身份规划上拥有丰富的经验,想要了解更多信息,欢迎联系我们。
1对1免费为您定制专属身份规划方案
姓名:
手机号码(国际号码请加国际区号,如+852):
邮箱地址: